合浦縣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度縣本級預算執行及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根據審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縣審計局對2020年度縣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重點審計了學前教育、非稅收入收繳、扶貧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困難群體權益保障、抗疫特別國債資金支出等方面,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了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的審計力度,促進各預算單位規范使用資金,助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落實。
審計結果表明,2020年我縣各級各部門有效組織財政收入,公共預算財政收入繼續增長,全縣組織公共預算財政收入200,451萬元,較上年增加26,779萬元,增長15.42%,其中非稅收入增加21,631萬元,增長66.05%。持續增長的財政收入為促進我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2020年教育支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城鄉社區支出、農林水支出、糧油物資儲備支出及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等方面都有較大增長,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縣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預算單位應繳未繳財政收入。二是部分幼兒園未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三是部分幼兒園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四是未制定學前教育相關政策和實施細則。五是未完成縣級(含縣級)以上示范幼兒園建設目標。六是部分預算單位少記賬、錯記賬。七是個別預算單位發票使用不合規。八是個別預算單位未取得發票(票據)報銷。九是部分預算單位決算數據與賬務不符。
二、“一卡通”惠農補貼資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惠農補貼發放管理存在一戶多卡的情況。二是超范圍超標準發放惠農補貼資金。三是惠農補貼資金發放錯誤。四是錄入補助人員信息不夠準確。
三、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發現的問題
一是個別單位未及時上繳財政收入。二是部分單位未繳、少繳稅費。三是個別單位未及時清退無依據發放的第13個月工資。四是個別單位代扣社保個人應繳部分與實際繳納金額不符。五是個別單位借款利息未按合同約定結算,未在單位賬上反映。六是部分單位錯記賬、漏記賬。七是部分單位違規報銷個人費用。八是部分單位少記固定資產。九是部分單位未取得合規發票(票據)入賬。十是個別單位將預算安排的資金從國庫轉入財政專戶。十一是個別單位重復繳納社會保險費。十二是部分單位超預算、無預算支出。十三是部分單位超限額使用現金。十四是個別單位收取聘用人員的生育保險費、工傷保險費。
四、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發現的問題
一是部分項目建設手續不完善。二是部分項目投資超合同。三是多結工程款。四是部分項目建設超合同工期。五是個別項目設計圖紙工程量有誤、招投標漏項。六是個別項目現場施工材料與設計圖不符。
五、審計處理及整改問題情況
對于審計發現的問題,相關責任單位認真采納審計意見和建議,做到邊審計邊整改,整改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整改率82.72%。對于發現的問題,審計部門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在職權范圍內進行了處理,超出職權范圍的,按規定移送相關部門查處,下一步,縣審計局將繼續督促未完成整改的單位加大整改力度,力求取得成效。
六、審計建議
(一)及時上繳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執收單位應及時按規定上繳財政收入,不得隱瞞、滯留、截留、挪用和坐支,對于發生機構撤銷、合并情況的,應及時就應繳的財政收入未了事項進行處理,辦理好相關工作交接,合并后存續的機構應及時上繳財政收入。
(二)加強學前教育管理工作。一是教育主管部門應及時制定本縣多元普惠幼兒園認定標準和獎補政策以及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二是各幼兒園應及時到相關部門辦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營業執照等主體資格證,向幼兒提供餐飲服務的,應取得食品經營許可。
(三)強化會計核算管理工作。各預算單位應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準確、完整入賬核算,正確反映本單位各項經濟活動。費用報銷過程中嚴格依法依規履行審批程序,并及時取得符合規定的發票入賬,應夯實日常財務工作基礎,認真編制部門決算,提高決算信息質量。
(四)完善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和監管機制、加強基礎信息建設。相關單位要嚴格審核享受惠農補貼人員的資質,防止超范圍、超標準發放現象,做到惠農補貼資金應發盡發,補助一卡發。建立財政、教育等部門基礎信息數據共享機制,相關工作人員認真排查存在漏洞,確保系統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及時準確更新享受惠農補貼人員信息。
(五)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各預算單位和國有企業對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工程建設項目應及時編制竣工財務決算,避免長期掛賬“在建工程”,要及時形成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日常購置固定資產也需及時按固定資產登記入賬管理,對各類資產要定期盤點清查,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六)完善項目有關建設手續、加強審核。建設單位要加強項目前期工作,避免項目施工過程出現較大變更,杜絕超合同的現象發生,按合同約定追究施工單位的工期延長違約責任。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應認真履行職責,把好工程量簽證關,控制好工程造價。招標控制價編制單位、財政評審部門、建設單位、建設單位主管部門應加強審核。避免出現分部分項工程量計算錯誤及招標清單漏項的現象。